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5,61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489632
Âng有腦眼花的瘸子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扛過風雪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過氣企業成黑馬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替代體罰
作者:
Âng有腦眼花的瘸子
日期: 2017.03.21 天氣:
心情:
三歲前被打罵教養,五歲後打人的機率是五倍
作者:時報出版
發表日期:2017-02-22
點擊瀏覽數:35231
文│王宏哲
根據兒童心理行為研究發現,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但不見得是立即表現出來,有時候是先烙印在腦子裡,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
例如研究發現,三歲前被用打罵教養,在五歲後打人的機率,比一般孩子高出五倍;而且烙印在潛意識裡的打人行為,跟你當下教育對孩子說「你怎麼可以打人?」相比,會讓孩子更混淆,腦袋裡產生更大的抵觸,修正行為自然要花上好幾倍的功夫!
根據二○一六年發表於〈家庭心理學〉的一篇整合分析研究指出(這是實證醫學中最高等級的研究),在剔除家暴的相關研究後,分析出家長用打的方式教養小孩,不僅沒有改善孩子行為的效果,反而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包括:
-危害兒童的心理,甚至會產生精神疾病:體罰容易讓孩子有攻擊性和反社會性,對親密關係的認知也產生錯誤,例如會攻擊他們的父母,或可能去毆打自己的女朋友。
-認同暴力:長大後容易出現以語言或體力強制對方進行危險性行為和自虐性的行為。
-失去自信心:體罰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感,神經過度緊張,導致情緒異常,甚至會造成焦慮症、憂鬱症。使親子關係緊張、疏遠。
-另外,在二○○九年和二○一○年均有研究發現,掌摑孩子會令大腦前額葉區域的灰質減少,這個腦區域主要負責判斷力和思考能力,灰質減少會造成孩子的學業表現、智力下降。
打罵的替代教養法
我常說沒有一種教育或教養方式是適合所有孩子的。但是,爸媽的教養行為,絕對會影響下一代的教養判斷。打罵教養代代相傳,但卻不是有效教養,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絕非好事。當爸媽的,應該要找到除了體罰之外,對孩子最有效的處罰、或能刺激好行為的方式。大家應該不難發現,孩子總是能乖乖聽老師的話,而老師也不需動手打人,所以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永遠都可以被教育。
以下就有幾種可以替代體罰的方法。
-帶孩子去罰站讀秒,結束時,讓他說對不起,並完整地說出「我下次再也不敢打弟弟了!」等錯誤行為。
-把孩子帶到面前來,限制他接下來的活動,請他好好看著你,跟他說你現在非常生氣,因為他做了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不准嘻皮笑臉,請他觀察自己做了什麼。例如,他動手,讓人家痛到哭,如果換成他自己,會喜歡這樣嗎?
-罰勞務活動,如收玩具、整理家裡、幫忙當小幫手等,來換取原諒。
-禁止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當作懲罰,跟孩子說:「亂丟玩具沒收拾好,下一次就不會再有玩遙控車的機會。」、「鞋子亂丟,就不要出門,戶外的活動是你自己耽誤的,你動作越慢,玩的時間及項目就越少。」、「警告好多次還打人,我們得將弟妹跟你隔離一下,因為你動手,他會怕你,你必須嘗到沒有人當玩伴的滋味。」
-在限制孩子行動的情況下,讓他重複說出自己下次該做出的好行為。例如,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動手拿或搶人家的東西,可邊罰站邊說出:「我下次會先問別人,不會先動手!」
此外,當孩子出現不適行為時,家長如果想要根本解決孩子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蒐證,先好好地深呼吸,冷靜後再去面對孩子,事後思考孩子行為前因後果的七個W(Who、When、How、Why、What、Where、Whom),才能好好分析孩子的行為如何處理。
另外,孩子很容易因為下面事件而情緒爆炸,如果能避免這些情況,你會發現孩子情緒處理其實沒有這麼糟的。
-無聊、累、餓
-挫折、焦躁不安
-不知如何表達情緒
-被誤解
-沮喪、害怕
-生病、疼痛
-被中斷活動
共同討論,孩子也需要大人尊重
當孩子逐漸長大,如果不服大人的管教,就會開始用愛頂嘴、唱反調、罵不聽的方式表現。尤其是在四歲以後,孩子語言發展已經很好了,但認知能力還不像成人一樣成熟,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常會覺得小孩很愛狡辯,淨說些歪理;但對孩子而言,他卻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父母說的才是歪理。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以理服人,和孩子建立出正確的共同討論模式。
共同討論模式,是目前國際教育的趨勢,國內已經有不少以主題式教學的幼稚園也都有採用,我相當認同在家中也執行這樣的方式。若無法及早培養這樣的習慣,等到孩子國小六年級才說:「我們來討論吧!」屆時彼此的互動模式早已固定,討論時不是你罵他,就是他罵你。
有效的親子溝通術
親子間如果能以共同討論的方式建立溝通管道,對於父母或孩子而言,都會產生雙贏的效果,因為:
-找出意見不同的癥結在哪裡,才知道要討論的重點,不會搞不清楚雙方在吵些什麼。
-雙方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先讓彼此充分陳述想法,不要急著指出對方意見的缺點或嘲笑對方的意見。否則孩子會覺得沒什麼好講的,因為一講就會被批評。
-如果孩子在表達意見時無法說明得很清楚,試著客觀地為他澄清他想表達的意見,幫忙他把想法說出來。
-每個意見都個別討論其優缺點,包括父母的意見也不例外,孩子才會覺得心理平衡。
-決定一個雖然不是雙方都完全滿意、但彼此也能接受的結果。
-當有任何一人情緒瀕臨失控時,先離開五分鐘,讓彼此冷靜下來再回來討論,以避免出現情緒性的言語或舉動。
-如果孩子始終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影響,建議可以運用錄影的方式將過程錄下來,或在路上看到同樣狀況的孩子時做機會教育,甚至也可在晚間的說故事時間,刻意地將孩子的言語行為套用在故事主人翁身上,這時孩子會更容易了解自己的行為。
-與孩子溝通時,善用同理的角度,別總是一開始就自以為是地想要糾正孩子。
有些孩子其實比較拉不下臉認錯,這是很常見的情況,這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個台階下。例如,我們家會把愛亂叫愛生氣的小孩叫做王小鴨(取自孩子們都愛的唐老鴨),在孩子生悶氣無法打破僵局時,我們就會說:「你該不會又是王小鴨吧!王小鴨你為什麼又來我們家?」這招很有效,孩子有了台階下,就會接著說道:「對,剛剛是王小鴨啦!我現在回來了啦!」這其實也是我們親子間共同的默契,也顯然是「雙贏」策略。
摘自 王宏哲《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標籤:
瀏覽次數:
157
人氣指數:
1517
累積鼓勵:
6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扛過風雪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過氣企業成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