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7245
 建龍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日本國立醫院之減肥食譜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印度傳統醫學基礎理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加護病房症候群的原因:
作者: 建龍 日期: 2013.11.21  天氣:  心情:
加護病房症候群的原因:
一、環境因素:加護病房內特殊的環境會造成病人區分自我與非自我的困難,造成自我界線的混亂,加護病房的環境一般會令人產生恐懼、害怕、被限制與被困的感覺。而其他環境中的因素,如持續的燈光照射、沒有窗戶的設計、常會造成病人失去日夜的定向感。對於機器、工作人員的談話所產生的噪音,及對治療、護理活動不熟悉,也會造成病人的知覺負荷,影響到睡眠的生理週期,造成睡眠剝削。此外病人因治療、恢復的需要而被約束或限制活動,擁擠或沒有隱蔽的環境因素也是造成加護病房症候群的原因。Koon(1997)指出:在大部分的臨床病人表示加護病房的環境中明亮的燈光、不尋常的聲音、被拘禁的感覺皆令人難以入睡並產生對死亡的恐懼。尤其大部分的監測儀器更使人不舒服、害怕、焦慮。Wilson(1972)研究中提出加護病房內有窗子將可減少知覺剝削,而加護病房內沒有窗子比有窗子發生加護病房症候群多三倍以上。

二、個人內在因素:
1.年齡大於50歲的老人、對壓力因應能力較差、曾有過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病史、曾使用過某些會產生戒斷症的藥物而目前終止者、手術麻醉、體外循環時間較長者。
2.個人的人格特質具有支配慾強、積極的、自我肯定的病人,與被動、依賴的病人都容易產生手術後的精神合併症。
3.原發性腦部疾病者:如血管疾病、腦瘤、頭部外傷、腦炎、腦膜炎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續發性腦功能異常:如電解質異常、血氧過低、肝腦病變、尿毒症所引起的腦功能異常。
三、人際間的因素:訪客時間受限制,與外界的隔絕,接觸、依賴不熟悉的加護病房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向病人說明不夠清楚,工作人員採用專業性語言,工作人員所採用的治療護理活動具有干擾性或不舒適的觸碰及著重疾病而忽視尊重個人等。

臨床表徵:
一、心理方面
1.焦慮反應:其反應強烈的程度與病人病前人格有關。而焦慮反應往往會引起心臟血管系統狀況的惡化,若處理不當,會轉變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2.憂慮現象:引起病人反應降低、拒食、不合作、拔除治療器械等,甚至想自殺。
3.否定作用:否定作用對緊急病人常有保護作用,因為它可以暫時減輕病人本身的恐懼與焦慮以免產生一發不可收拾的恐慌狀態。由於病人使用否定作用導致拒絕治療或要求自動出院或十分依賴像小孩甚至嬰兒一般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不合作的舉動,往往使醫護人員十分焦慮與困惱。
4.瞻妄症:典型的瞻妄其症狀的發生,通常是數小時或數天內突然快速發作,特別是在晚上症狀更加劇。如腦部受傷或手術後導致的瞻妄通常是立即發生,然而感染或是代謝異常的瞻妄則是逐漸發生,可能有不安、焦慮、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不合作、躁動、語無倫次、錯覺視幻覺等的症狀。

護理:
一、預防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1.進入加護病房前,應評估病人在進入加護病房前焦慮的程度,過去應付壓力的能力,有無精神疾病史及有無使用藥物等資料的收集,可以提供病患有較好的準備。
2.與病患維持良好的護病關係:在病患住入加護病房前,依照病患情形和需要提供個別化的護理照顧,且與病患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唯有良好的護病關係可以提供病患某種程度的鬆弛、安全感與私密性,而讓病患達到真正的休息。
3.維持良好的溝通,給予病人人性化的關注,仔細傾聽病人的困擾疑問,以病人能懂得談話內容,讓病人了解他的情況及治療的過程與方式,協助病人有較好的加護病房的適應過程。
4.減輕病人知覺得過剩負荷:如採用隔間式的病房或以屏風遮掩,可以允許病人有較隱私的環境,並且避免不必要的來自其他病人的干擾。不需要的儀器應盡量挪至病人的視野外,並且盡量控制各種儀器、治療、護理時所產生的聲響,減少不必要的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與音量,讓噪音的干擾減至最低的程度。
5.克服知覺的剝削:提供能增加定向感的刺激,適量訪客時間與人員的安排,有窗戶的病房設計,日夜燈光的適當調節,在病人的周圍提供看得見的大型鐘、月曆、音響或電視的觀賞亦可以協助病人維持對時間的定向能力。
6.鼓勵病人活動,盡量避免約束病人,在病人身體許情況可範圍內,鼓勵病人作或參與一些個人日常生活的活動。
6.增加睡眠時間已減少衰竭及衰弱感,手術後諸多的狀況會影響病患的睡眠,疼痛就是主要的原因,可適時給予止痛劑,降低減少不必要的干擾,關閉不需要的醫療儀器,將設備搬離病患遠一些,小心地設定各儀器的警戒聲與警告值,降低電話使用等醫療小組成員可及的環境範圍,尤其在晚上。必要時可幫助病患戴上耳罩或眼罩,以減少外在的刺激。此外,夜間盡量減少燈光的使用,並採集中的護理方式以減少對病患的干擾。
7.盡快的確認病人出現的異常症況,定期的評估病人的精神狀態,感覺、知覺的變化,可以早一點獲知病人情況的轉變,而採取必要的治療及護理。
8.提供持續、關懷的醫療、護理照顧:盡量由固定的醫生及護理人員來照顧病人,如此不但可以使醫護人員更清楚病人個人的需要,同時也減少病人在適應不同工作人員照顧上所做的努力,將精力用於身體的修護上。

二、產生加護病房症候群後的護理照顧:
1.適時清楚的提醒病患正確的人時地。
2.執行任何一項治療前,必須解釋清楚。
3.固定負責照顧的護士,以減輕病患的焦慮。
4.盡量滿足病患的基本生理需求,如減輕疼痛、增加睡眠、肢體被約束等。
5.按時測量病患的生命徵象,保持其營養、水分與電解質平衡的狀態。
6.依醫囑按時提供各類的藥物。
7.減少環境的刺激,例如:提供單獨環境、調整燈光強度、保持安靜增加病患的睡眠時間,病患採集中式的護理,時常探試以便適時解決病患的不適。
8.注意安全防範,預防病患自傷或傷害別人
9.必要時可約束病患的四肢,且須向家屬解釋清楚,並請醫師開立醫囑。且應向病人表達約束他們的用意及保護立場,不可用言語嘲笑患者或讓其覺得約束病患是在處罰他。

結論:
加護病房的環境是個讓人感到有壓力及恐懼的地方,易讓病人產生知覺負荷過重的情形發生,護理人員除了要以高度的加護技術去治療病人嚴重的身體疾病外,更要了解環境因素帶來給病人的心理反應及精神問題,協助去除環境中有害的因素,建立一個有利病人身心的環境,因而身為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警覺性,適當的評估患者在生理、心裡及社會上所承受的壓力,正確的預防及處理。
標籤:
瀏覽次數:253    人氣指數:25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日本國立醫院之減肥食譜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印度傳統醫學基礎理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