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自動販賣機隨處可見,所賣的東西也是琳琅滿目,很多父母親走在路上 常常拗不過孩子,而隨手投個 100日圓買些可愛的橡皮擦、或者鑰匙圈之類的小 東西,經年累月,大家可能都沒有想過自己究竟花了多少錢在自動販賣機中? 從日本玩具業者的統計資料來看,日本玩具業每年光是經由擺在商店門口或娛 樂地點的販賣機,賣些小玩意兒,收入就高達 150億日圓(合1億8千萬美元),不 過錢越多越好,業界還是不斷地開發新機種,希望這些小兵可以繼續立大功。 最近一種每次投 200日圓的機器就是成果之一,提高商品單價除了直接增加營 業額之外,也可以提高消費年齡層,Tomy 的子公司 Yujin 的執行董事 Masaaki Tomizawa表示,過去玩具販賣機的主要顧客以小學生為主,現在單價提高,內容 豐富了,應該也可以吸引一些中學生。以前 100圓只可以買到橡皮擦或單色的造 型玩偶,現在花200圓可以買的東西包括小包包、化妝品、填充玩具甚至手錶。 在業者看來,有時個別商品的銷售反倒比不上這些「膠囊玩具」來得穩定,因 為不只是父母會買給孩子,很多小孩自己都會掏腰包隨時投錢買些自己喜歡的小 東西。Bandai販賣機事業部經理Mitsuaki Tagucji認為,這是業者最能直接面對 兒童消費者做訴求的銷售管道,而且不太會受任何經濟不景氣影響。 另一方面,由於自動販賣機的玩具流通速度非常快,小孩子喜不喜歡立見分曉 ,對於很多想把卡通人物變成玩具的業者而言,如果先做點低價的小玩具透過販 賣機試試市場反應,就可以先瞭解市場的接受度,不必一下子就大張旗鼓做出一 大堆昂貴的造型玩偶。 據說販賣機是在1965年由一位美國商人引進日本,剛開始裏頭賣的都是像口香 糖球、廉價的戒指一類的商品,投了幣還不一定會掉出什麼東西,全憑運氣。大 約到了1980年開始,販賣機每次投幣10-20日圓,裏面開始出現小的塑膠模型、 小汽車和小鬼怪造型等玩具。 緊接著就出現電視卡通裏的太空英雄人物,玩具變大了,價格也大漲 5倍,每 次投幣 100日圓,不過消費者不但沒被嚇跑,反倒讓販賣機的玩具更加鴻圖大展 。 目前日本販賣機裏的小玩意兒很多是從中國大陸進口,而且 100圓的機種生意 平平,200元的機種日漸受歡迎,規模最大的Bandai公司估計,到1993年3月截止 的會計年度,兩個機種的販賣機玩具營業額是 114億日圓,而1994會計年度就增 加到150億日圓。 在Bandai推出造型玩偶大受歡迎之後,排名第二的 Yujin公司也積極運用已經 打響的品牌,包括使用任天堂的電玩人物、食品公司巧克力上的人物、還有文具 包裝上的角色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