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113710
 觀心無常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聖阿含經卷二.第58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雜阿含經 卷三.60-6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雜阿含經 卷三.59
作者: 觀心無常 日期: 2023.12.09  天氣:  心情:

(五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識受陰觀此五受陰是生滅法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此識集此識滅云何色集云何色滅云何受云何受識滅集是色集喜滅是色滅觸集是受觸滅是受名色集是識集名色滅是識滅比丘如是色集色滅是為色集色滅如是受識集識滅是為識集識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色、受、想、行、識合稱「五陰」,有執著的五陰,又稱為「五受陰」。


生滅法=由因緣和合而生起,由因緣離散而消滅的事物;有生就有滅。


色集=色的生起、因緣。


色滅=色的止息、解脫。


名色集,是名識集=就六根來看,因為應對了六境(在名色的範疇內),六識才會產生。從人身來看,因為有身心(在名色的範疇內),六識才能增長。




(六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所謂色受陰識受陰善哉比丘不樂於色不讚歎色不取於色不著於善哉比丘不樂於受不讚歎不取於識不著於識所以者何若比丘不樂於色不讚歎色不取於色著於色則於色不樂心得解脫如是受不樂於識不讚歎識不取於識不著於識則於識不樂心得解脫若比丘不樂於色心得解脫如是受不樂心得解脫不滅不生平等捨住念正智


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見者前際俱永盡無餘前際俱見永盡無餘已後際俱見亦永盡無餘後際俱見永盡無餘已前後際俱見永盡無餘無所封著無所封著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亦無所求無所求者自覺涅槃:『我生已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中華電子佛典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佛法的修習不只是在信仰及實踐的層次,還可以親身體證解脫。以解脫的程度來衡量,修道的階位可略分為四果,果位愈高,已斷的煩惱愈多、剩餘輪迴的束縛愈少。


1.須陀洹果(初果):條件-斷身見、戒取、疑。


2.斯陀含果(二果):條件-斷身見、戒取、疑,貪嗔癡薄。


3.阿那含果(三果):條件-斷五下分結(身見、戒取、疑、欲貪、瞋恚)。


4.阿羅漢果(四果):條件-斷五上分結(色愛、無色愛、掉舉、慢、無明);貪瞋癡永盡、煩惱永盡。


一些名詞的簡略意義如下:


身見:執著於有「我」。


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


疑: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


欲貪:欲界眾生的貪愛。


瞋恚:生氣。


愚癡:無智;無明。


在證須陀洹果以前,趣向須陀洹果的修行路上,還區分為「隨信行」、「隨法行」這兩種修行人,前者隨著對佛法的清淨信心而修行,後者隨著修證佛法而生的智慧修行,都能不墮惡道。 



標籤:
瀏覽次數:156    人氣指數:15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聖阿含經卷二.第58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雜阿含經 卷三.60-61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