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854998
 欣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兒時記事(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兒時記事(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兒時記事(四)
作者: 欣靜 日期: 2022.09.10  天氣:  心情:

兒時記事()


覓野食


西元1953年以後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但並不是免費的,是以每期收成稻穀繳公庫償還。包括後來我爸再買幾塊農地,有部份也是用稻穀計價償還公庫銀行。除非是本身祖產很多的農家,大部分農家扣除自家半年存糧和必須繳公庫的稻穀外,剩下來的稻穀能賣錢來當全家生活費的已不多。到我讀高職時父親還有田貸未還完。


農家蔬菜和副糧食很充裕,但肉類較顯不足,家裡雖然養了幾十隻雞鴨鵝,但那是過年過節和大拜拜請客,以及農忙雇用工人時才宰殺,一般的日子只有生病的人才有機會吃雞鴨肉補身子。


農務工作消耗很大的體力,傳統習俗一定要大魚大肉給工人吃飽,且是村裡的人,大家都認識,餐點不可馬虎。如果自家的雞鴨來不及下蛋孵化,何時該買小雞、小鴨回來養,阿嬤都計算好了。因此想要加菜就到野外撿拾獵捕。


 小時候只要會流動的溝渠水都很乾淨,幾乎都有魚和蚬,當然也有蛇。


那時工廠不多,農藥用量較少,汙染少,小學農閒放假時,小孩子會結伴到處摸蜆、撿田螺或抓魚回家加菜。蚬喜愛在清澈且帶有較多砂質的水裡,田螺愛生活在溪底的石頭上或側溝牆是用石頭砌成的水中,有時又稱為石螺,隔壁村名就與石螺有關,泥鰍生活在爛泥巴水裡,還有一種俗稱苦甘魚,也是生活在泥巴水裡,泥鰍和苦甘魚只要抓幾條回家煮醬油淋上飯,就是小孩子很豐富的晚餐。


另一種野生肉類來源是蝸牛,只要下雨過後,香蕉欉底下和牽牛花生長處都有許多蝸牛爬出來,墓仔埔的草地也有很多蝸牛,只要沒上學,我是不會放棄這種加菜好機會。每次我都撿拾很多,全家可吃兩餐。


處理蝸牛非常麻煩,把殼打破後,挑出肉,那時多半用明礬去除黏液,沒明礬時就用芭樂葉搓洗,要洗很多遍後,用滾水燙煮過後撈起再洗一遍才可以加佐料炒,剩下的蝸牛殼和內臟用石頭打碎餵鴨。


至於野菜只有過山貓,許多水溝旁邊都有生長,有時也會採一些回家煮。


野果多半是刺波果實和俗稱小百香果,及烏紫仔菜果實,有時溪邊會有野生小蕃茄,這些植物在當時野外很多。


這是許多1970年代以前出生鄉下孩子的休閒活動。


 

標籤:
瀏覽次數:226    人氣指數:2386    累積鼓勵:10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兒時記事(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兒時記事(五)
 
住戶回應
 
時間:2022-09-11 23:31
他, 55歲,台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22-09-11 19:04
他, 64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