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
今年國曆十月二十三日,農曆九月初九(星期二)為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這個節日的興起是在魏晉之後,自此,中國人開始過重陽節,比起端午、七夕和中秋,重陽節算是一個古老的節日!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歷史.
重陽的名稱及重陽節的由來據說是:古人認為九是陽數,因此稱九月九日為重陽.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為陰,九為數字的極限,也稱做老陽.所以中國人說「九為老陽,陽極必變」,而「九」在卦卜數術中是代表由盈轉虧,由盛而衰的不吉數字.因此古人每到這一天就用以下三種習俗來辟災:
1. 登高山來避免災禍
(註:九九登高意味面臨高點,希望超越這「九」字的障礙)
2. 插茱萸
(註:茱萸有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種,是茴香科落葉亞喬木,實可食莖可入藥,據說有避疫之功效)
3. 賞菊花
(註:由於菊花在九月裡盛開—九月也稱為「菊月」,它又有「長壽花」之稱,所以菊花在重陽節裡,也和茱萸一樣,扮演了重要的辟災角色)
重陽節的另一項習俗是食糕,又稱「重陽糕」或「花糕」,因為「糕」與「高」同音,而有步步高昇,前途光明的意思.過去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有饋贈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的女兒回家吃糕,稱「迎寧」.當天婦女可以不做事(因敬老弱婦孺),該休息時就不要去做事,特意勉強去做(吃命、吃運),會越來越歹命.
早期的彰州人,清明節時並不祭祖,而是在重陽以牲醴來祭祀祖先.而泉州人則在重陽節有「九皇齋」的遺俗.九皇齋—傳說是為天上九皇進行的齋戒儀式,但另一說法,則認為是因齋戒九天而得名的.李春池在《宜蘭縣誌》記載:「齋堂及道教徒,自朔日起,持齋念經,一連九日,謂之九皇齋.」持九皇齋的人,從九月初一到初九,要連齋九天,拜斗姆星君,早晚誦斗姆經.現在民間持九皇齋的人家逐漸減少.只剩下一些寺廟有此禮斗法會,俗云:「北斗註死,南斗註生」,正確的拜斗,應該兩種都要拜,可誦南斗經,北斗經各十三遍,以增福壽氣.其中以台北市行天宮、龍山寺廟宇的典禮最為隆重.
現今,由於社會型態的變遷,人們勤忙於工作,一些舊有的習俗,幾乎都已消失殆盡,但重陽節,仍是我國人民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只是歡度重陽的方式與古代不同而已.若能利用此秋高氣爽的時節,抽空到郊外去欣賞山河美景,呼吸點新鮮空氣,倒也不失重九登高的美意.而重陽敬老活動,更具傳統美德,值得國人發揚光大,賦予重陽節新的時代意義.
以下為祭拜祖先的方式:
祭拜對象: 祖先
祭拜地點: 家中的祖先牌位前
祭拜時辰: 近午時
供 品: 熟的三牲或飯菜六碗、八碗或十二碗
果品(應時水果數種,但忌用芭樂、蕃茄、李子、釋迦做為供品)
發糕
清茶三小杯
酒七、九或十一杯
餅乾
祭拜程序: 1.上供(酒供幾杯筷子就擺幾雙)
2.點燭
3.獻茶、酒
4.焚香(三柱香)並祈求祖先保佑
5.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銀紙拜供祖先
6.燒刈金、大銀
7.將酒灑於紙灰上
8.撤供
◎可加燒往生錢、金箔紙做黃金、馬蹄銀及冥間用的現鈔.
喵喵祝福大家都能有個快樂平安的重陽節^^
|